2020年10月15日,国家广”构做强’构做强做优的意见》开启‘意见》开启“构做强做优的意见》开启了广电“精简精办”的序幕。“精简精办”的背后是广电行业在数字化转型和新媒体竞争压力下进行的一次结构调整。广电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也正在加紧布局——人工智能、5G、数字资产==等科技领域。“广电+科 》技”成为广电新的《 % ¥ # @ ! & * ( %* + ——……^发展趋势。
深圳电视台创办于20世纪90年代的公共频道、娱乐频道,宣布于2024年8月10日停播一事引发热议。而在去年,天津广播电视台一口气关停了六个电视频道,贵州广播电视台关停了都市广播和摄影频道,大连广播电视台停播了综合影视频道和少儿频道……广电开始扎堆“关停并转”。
事实上,2018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在《2018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要点》中就已经提出,要切实解决节目同质化、雷同化的问题,对严重违规、不合格的频道频率实施退出管理。2020年10月15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推动新时代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做强做优的意见》中提出要推动精简精办频率频道,加强专业频道管理,坚决实施退出管理。这是我国从政策层面首次提出“精简精办”。在《意见》之后,各省广电局均提出了自己的媒体融合发展意见,也均提到要推动频率频道“资源整合、结构优化、精简精办”。至此,电视频道频率“精简精办”工作自上而下有序开展起来了。
根据广电视界报道,截至2024年3月,全国累计撤销电视频道144个、广播频率52个。2024年9月25日,上海广电召开改革发展大会中又提到,要有序关停四个电视频道和四套广播频率,大力压减40%的传统频道频率。由此可见,关停频道频率正在发生,且将来还在继续。
一、“精简精办”改革淘汰落后产能
为何会出现如此规模的“关停并转”呢?通过分析公开资料,本文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1、广告收入不能覆盖支出,频道运营出现资金困难
根据CMS媒介研究的数据,2016年至2023年全国电视观众人均每日收视时间从152分钟递减到2023年的115分钟,7年间下降了37分钟。这说明,电视受众在大量流失。电视受众大量流失的结果是频道广告收入的减少。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2016年至2023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的数据,2016年全国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为1150.7亿元,到了2023年,全国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已经萎缩到583.66亿元,与2016年相比下降了53.5%。
事实上,全国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自2015年达到顶峰后便开始逐年递减。广告收入的减少让不少频道的运营出现了资金短缺,对人力成本和硬件维护成本的开销捉襟见肘。从经济层面考虑,关停不赚钱的频道频率是广电的必然选择。
2、新媒体发展迅速,传统广电需要转型
尽管广电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在递减,但是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通过互联网取得的新媒体广告收入在递增。根据国家广电总局2016年至2023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的数据,2016年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通过互联网取得的新媒体广告收入为396.52亿元,2023年为2698.34亿元,7年增长了649%,年平均增长率为33.3%。
收入虽然不代表全部,但是它能够代表市场对新媒体渠道的信息需求量开始增大,新媒体的传播力在上升,新媒体越来越成为舆论的主战场,继续规模化发展频率频道,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