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智能时代,从手机到手表甚至是眼镜,都被赋予了智能化的标签。有意思的是,在手机被确立为第一终端的当下,总有新的终端设备想要去挑战手机的位置。比如眼镜,在有了AI的加持后,虽然还没有成熟的市场化产品,但早已叫嚣着要成为AI时代的第一终端。
而在眼镜之前,智能手表的出现,也曾喊出取代手机的口号,除了在功能上像手机看齐之外,之前还有的厂家研发过投屏的智能手表,以解决屏幕过小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第一代智能手表诞生,直到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才迎来高速发展。十几年来,智能手表在功能、材质与续航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从当初的小屏到大屏,从一天一充到续航超过1周,从运动记录到血氧、血压以及睡眠监测,许多品牌也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生态系统。
一个终端的上限,看市场大哥就可以了。苹果作为智能手表行业的绝对第一名,在设计、交互、健康监测等多方面都提供了新颖的体验。只是,如果按照Apple Watch目前的表现来评判,智能手表不仅远远取代不了手机,更是尚未摆脱手机附属品的标签,“美丽小废物”的title暂时也并没有拿掉。
不过,这并不是说智能手表是一个失败的产物,每年近2亿台的销量,足以证明消费者是有这个需求的。除了苹果之外,华为、小米、OPPO、vivo等国内厂商也都在加速智能手表上的布局和投入。伴随着印度等新兴市场需求的扩充,行业的容量仍处于一个上升通道。
“现在智能手表还是要找准自身的定位和目标群体”,某智能手表品牌研发人员对钛媒体APP表示,“人们对于运动健康的关注,是推动智能手表销售的关键推动力,现在厂商要做的就是抓住重点,提供更精准的健康监测数据,而不是顾此失彼,将精力放在‘复制’手机上。”
Apple Watch十年路,智能手表的缩影
2014年,Apple Watch的发布,开启了苹果全新品类的扩张,同时也让更多人认识到了智能手表。不得不承认的一点,苹果永远是那个最好的推销员,即便是此前不温不火的行业,只要苹果发布了相关产品,必然会成为行业的风向标。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