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资管新规搭建好资管产品监管顶层框架之后,一系列配套细则相继发布,推动资管产品加快转型;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银行理财监管的版图渐渐补齐,银行理财实现了稳健增长,净值化转型加速冲刺。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财市场面临全新变化,同时也有不少难题需要应对。比如,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监管要求收紧,银行理财亟待寻找新的发力点;随着监管套利逐步消失,基金、保险、券商等机构发力也增大了资管行业的竞争压力。在全面净值化时代下,银行理财将如何应对重重挑战?
12月28日消息,在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济安金信、钛媒体联合举办的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峰会暨中国投资基金群星峰会上,平安理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产品官刘凯表示,债市波动下银行理财所面临五大挑战,未来也有五大机遇。五大挑战,一是目前正在进行或者有所缓解的赎回潮演绎的“负反馈”;二是打破刚兑、破净和负收益将成为常态;三是理财产品目前的产品结构相对单一,投研能力有待培育;四是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偏低;五是理财产品要向公募基金方向发展。五大机遇:一是经历了房地产行业黄金20多年后,老百姓在资产配置中,金融资产和不动产之间已经出现了此涨彼消,在未来会不断演绎这个过程;二是银行理财是牌照范围最广的公募资管机构;三是资管新规之后,自主投资、主动管理能力不断得到培育和加强,而且投资工具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四是理财产品在产品定位上已非常明确,一定是以绝对收益目标为主导;五是个人养老金账户建立起来之后,理财在这块还会有更大的空间。
请输入图说
以下为刘凯的演讲内容,略经钛媒体编辑:
我在公募基金从业了19年,比较完整地涉猎了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相关领域,对此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我从业务实践的角度谈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债市波动下的银行理财所面临的挑战;第二,关于行业发展的机遇。
挑战之一,是目前正在进行或者有所缓解的赎回潮演绎的“负反馈”。
我经历过很多类似的危机,但这次银行理财所面临的状况跟以前有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超出了行业从业人员、相应监管机构的预期。这个负反馈引发的由头来自于疫情管控政策的放松以及地产新政的出台,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回撤。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投资者因为净值下跌,便去赎回理财产品。理财绝大部分的资产又投资在债券市场,纯债、短债等相应进行下跌,在这个下跌过程中进一步传导到银行的自营投资,其以固收为主,进一步再反馈过来引起再次下跌。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市场经历像美联储的快速加息一样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可能就不是今天的状况。这是给大家敲响警钟,表示我们行业模式和生态遭遇了比较大的挑战。业内、监管机构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目前这个状况有所缓解,但需要在行业模式上有新的探索。
挑战之二,打破刚兑、破净和负收益将成为市场的常态。
我相信在公募基金行业或者其他的偏风险资产投资的领域当中,大家不会把这个当成一个问题,但在理财行业中,由于过往的发展历史使得大家始终在刚兑,对所谓有预期收入的概念有非常强的执念,虽然资管新规已经出台比较长的时间了,但市场还没有完全走出阴影。净值化的产品怎么可能不出现负收益呢?怎么可能不出现破净呢?其实这是一个常识、常态,但由于我们在发展的特定阶段,大家把这个东西当成一个焦点,所以市场才会遭遇比较大的挑战。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