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连线Insight,作者 | 王慧莹,编辑 | 周晓奇
遍布街头巷尾的商超小店遇上往来穿梭的外卖小哥,催生了即时零售新业态。
美团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美团实现营收509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即时零售新业态俨然成为美团新的发力点。一个披露分部的关键变化是,美团即时零售的代表业务美团闪购,从新业务分部调整到了核心本地商业分部,这一分部目前由餐饮外卖、闪购、到店酒旅、民宿及交通票务等业务构成,Q2同比增长9.2%至368亿元。
美团二季度营收情况,图源美团二季度财报
在相关业务的带动下,二季度美团平台用户人均交易频次同比增长16.2%至38.1笔。同期,美团平台年活跃商户数增长至920万。随着全国生产有序恢复,即时零售业务给实体零售商户们提供新的销售渠道,并带来新增量。
近几年,疫情悄然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即时零售市场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增长。招商证券的相关报告预计,2025年,即时零售的规模有望达到10964亿元。未来五年,年度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6%。
简单来说,即时零售就是通过一小时以内的即时履约,拓展和连接实体商户、仓储等本地零售供给,服务于消费者的即时需求。
在外界看来,即时零售考验的是美团的履约配送能力和流量,但如果将即时零售拆解为本地门店和即时配送两大核心元素,便可发现,本地实体零售商构成的“本地供给”才是即时零售的核心基本盘。只有本地供给丰富了,即时零售才能爆发出更大的能量。
本地供给,撑起即时零售基本盘
一小时内吃到热乎乎的饭菜、买到应急所需的物品,疫情加速释放了消费者“万物到家”的即时需求,也让即时零售成为美团财报的新亮点。
美团2022年二季报披露,报告期内,美团外卖和闪购刚需大额订单显著增加。在此带动下,二季度,美团即时配送订单数增长至41亿笔,包括餐饮外卖、美团闪购业务在内的核心本地商业板块季度收入增长至368亿元。
图源美团二季度财报
值得一提的是,本季度,美团将此前的三大业务板块改为本地核心商业、新业务两大板块。
具体而言,餐饮外卖与到店、酒店及旅游,还有美团闪购、民宿及交通票务合并为核心本地商业;美团优选、美团买菜、餐饮供应链(快驴)、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充电宝、餐厅管理系统及其他,统一划分为新业务。
对于调整的原因,美团表示,“新的分部披露更能反映我们的业务策略、各种业务的发展阶段及财务表现,也更好地与我们的资源分配保持一致。”
最突出的变化是,美团闪购被从新业务中剥离,列入到了核心本地商业。在财报中,美团提及,“美团闪购不仅与餐饮外卖共用用户群和现有的即时配送网络,盈利路径也十分清晰,同时有着相似的单位经济模型。”
财报显示,美团闪购日均单量达430万,用户数及交易频次也显著增加。这也意味着,美团“本地供给、即时配送”的即时零售服务在满足日常需求方面发挥了更大作用。
事实上,即时零售已经频繁出现在巨头们的故事中。比如京东在二季报多次提及小时购、京东到家等即时零售业务,强调线下直营、仓配体系、干线物流等供应链体系。
从本地生活起家的美团,则更多依托于本地实体零售商发展即时零售。
正如美团CEO王兴在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指出,“过去几年美团闪购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配送方面复用了美团遍布全国的即时配送网络,也积累了行业最大的本地商户基础,拥有最多元的本地供给。”
从数据上看,二季度美团平台年活跃商户数增长至920万,较2022年Q1增加了20万,创下历史新高。
正是实体商户的支撑,才让骑手可以将遍布大街小巷的物品即时送到消费者手上。相比履约能力和线上流量,以“本地实体零售商”为代表本地供给才是即时零售的核心。
所谓本地供给,指的是区域内有实体仓储和服务能力的零售商、品牌商或仓储网点等,既包括便利店、杂货店等小微业态,也包括了中大型商超,品牌线下直营店等。
眼下,实体经济正处于快速反弹复苏阶段,美团即时零售业绩的强劲表现正是其缩影。换句话说,美团即时零售业态发展迅速,主要是受益于线下实体零售的快速复苏和强大韧性。
反哺本地实体的新增量
今年五一假期,北京暂停堂食,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原本热闹的黄金周变得冷清,也给商户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这时候,外卖订单成为线下实体商户经营的重要渠道。5月1日当天,北京有473家餐饮商户通过绿色通道申请上线外卖,其中包括高星酒店和高端餐饮品牌。
如果说反复的疫情给线下商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那即时零售新业态的发生便给商户们带来了一束光。更重要的是,即时零售已经跳出“送餐”范畴,“外卖点一切”展现着零售市场的更大可能性。
在北京通州,来自湖南的小刘经营着一家80平方米的平价百货超市。伴随着柜台电脑不断传来的新订单提示音,小刘每个月能有接近100万元的销售额。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