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心到猪心,1/10000以外的患者能换上心脏吗?换心、换肺,亦或者切肝、换肾只是解决患者问题的第一步。

潜在风向标
换心、换肺,亦或者切肝、换肾只是解决患者问题的第一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专业无止境 (tmtpost.com)

文 | 财健道,作者|张羽岐、杨燕,编辑|昝立永

春节活动测试

预热第1天

预热第2天

预热第3天

第1天:成功转发指定专题至少1次

第2天:成功转发PRO会员至少1次

第3天:成功评论钛度图闻至少1次

第4天:成功分享任意快报至少1次

第5天:成功添加科股自选股至少1支

第6天:成功评论任意视频至少1次

第7天:完成问卷调查并提交成功

第8天:活动结束清理缓存

2022年1月13日,57岁的心脏病患者戴维·贝内特在猪心移植术后成功脱离了ECMO(体外膜肺),目前恢复良好。

在此之前,1月7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成功将一只转基因猪的心脏移植到贝内特的体内。在敲除了四个基因的情况下,7小时的手术后,贝内特并未立即出现体内排异现象,得以保证供体在人体内存活。

对于医学界来说,这无疑这是“异种移植”(将动物器官移植到人体内)成功落地的重要节点。

猪心变人心,猪心值黄金,一颗猪心救了一条生命,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尝试。在此之前,人类更多的尝试是在人体自身器官移植上,第一台人类供体的肾脏移植术仅过去68年,1967年,南非开普敦才在摸索中进行了人类史上第一台心脏移植手术,但是患者因肺部感染仅存活了18天。

换心、换肺,亦或者切肝、换肾只是解决患者问题的第一步。移植之后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让供体与受体融合,要么生,要么死。1978年,上海瑞金医院的张世泽医生完成了国内首例心脏移植术,虽然移植成功,但是患者仅存活了109天。

不仅如此,服用抗排斥反应药物、抗感染药物等或半生,甚至终身伴随患者。一手拿着万塞维(抗CMV,即巨细胞病毒感染),一手放着环孢素(抗排斥反应药物),想看看有没有选择,然而没有一种药能够放下。

对患者来说,供体是当下生存的基础,排异药物才是持续生存的将来。随着技术的成熟,这个药物市场是否会迎来春天?移植背后是否有黄金般的上下游需求?

01 器官移植分水岭:技术开启产业爆发期?

把猪心移植到人体内,听起来就是件足够疯狂的医学尝试。

这起案例本身具有特殊性。贝内特作为全球首例尝试“猪心移植”手术的当事人,在接受移植手术之前近两月只能靠心脏支持系统维系生命,同时,因为有过不遵医嘱的“前科”,人体器官移植这条路也被他堵死了。

情况危急,别无他法,同时病人主观愿意配合,是这项风险极高的手术最终能实施的必备要素。

当然,贝内特也是幸运的,几十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和无数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都在等着异种移植的进步,很多人直到去世前都没能看到这一天。而此次在FDA的紧急认证和马里兰大学的推动下,这一手术才终于落地。

随着这起“异种移植”手术的向前推进,医学新时代的大门也在缓缓打开。

如果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医学领域的一大步,往往意味着产业上下游扩容的新契机。

单篇付费 ¥19.90 可解锁全文
购买这个文章
科股宝VIP由钛媒体App与北京商报联合推出,相关数据及信息已获得北京商报授权。 风险提示:本产品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并购一线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科股 · 一级市场更多投融资数据

日投融资总额(亿元)

IPO
  • 沪市主板
  • 深市主板
  • 科创板
  • 创业板
  • 北交所
更多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