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该给中国经济摘掉“口罩”了

在中国经济面临呼吸困难之际,请赶快摘掉束缚中国经济发展的那些“口罩”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梁建章(携程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局主席、人口经济学家)

最近几天里,好消息与坏消息交替涌现。其中最大的好消息就是,疫情在国内已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3月9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为19例,不到一个月前平均数据的1%,其中除湖北以外地区已经连续3天无本土确诊病例。另外,现有的治疗方法正不断得到优化,特效药和疫苗也在测试过程中。在各方付出巨大努力取得上述成果之后,中国现在完全有资格说一句——仅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来看,我们已经渡过了最危险的时刻。

但这两天的坏消息也不少,除了疫情仍在国际上不断蔓延之外,还有不少坏消息来自于经济领域。我们看到了石油价格的惊人暴跌,以及美国股市历史性地触发熔断机制。

从表面上看,这些危机暂时只是爆发在境外,甚至反衬出中国股市今年以来的强势。但覆巢之下无完卵,如果本次疫情最终酿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那么中国经济也很难独善其身。所以,在继续防控疫情的同时,中国必须将更多精力转回到恢复经济秩序。

然而在这方面,目前的恢复速度还是显得太慢太保守。占据中国经济半壁江山的服务行业,目前的恢复程度不到40%,比如占经济总量20%左右的餐饮、旅游等行业,目前的恢复程度还不到30%。粗略估算,目前中国经济仍然处于-20%左右的负增长状态,并且形成将近20%的隐形失业率。

其实,从各家企业到无数员工,各方面现在都希望能够尽快复工。但问题是,在疫情防控这个大目标面前,尤其是对于所属区域内零风险的极端追求,导致各地仍然不敢放松乃至放弃各类管控措施。而这些措施不解除,全面复工自然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比如在重庆,很多小区现在还是封闭式管理,导致复工率严重不足,整栋楼几千人只有不到100人可以上班。在北京,有些部门要求公司员工到岗率不能超过50%。即便在那些部分复工的办公区域,有些地方也不允许使用空调,尽管低温本身有可能带来其它疾病的风险。又比如在酒店行业,现在登记住宿变成了一件首先需要上报获得批准才能完成的麻烦事。凡此种种,理论上都是为了降低疫情的风险,实际上却给正常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太多额外的不便,客观上给全面复工制造了阻碍。

打个比方,这就好像一个人明明来到了杳无人烟的荒郊野外,却仍然因为恐惧病毒而不敢摘下N95口罩,那么时间一长,必定会感到喘不过气来,最后反而形成危害自身健康的后果。而对中国社会来说,如果说过去一个多月的主要工作是帮人民群众戴上口罩来抵御病毒,那么未来一段时间里,工作重点就应当是分阶段地为中国经济摘掉“口罩”。

当然,我们所说的摘掉“口罩”并不是要求轻视疫情防控,而是希望将资源集中在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

比如根据最近这段时间的数据来看,接下来的防控重点主要是两个方向:

一是武汉。近期在每天新确诊的本土病例中,绝大多数都出现在武汉这一座城市,所以未来必须继续保持对于武汉的有效隔离,以及尽快诊治当地的存量病例;

二是境外。近几天在上海、北京、甘肃等地区,相继发现来自境外的输入性病例,所以从出入境部门开始,政府需要对于境外来客加强排查力度。而在排查过程中,可以借鉴之前对国内各地区划分不同风险等级的做法,重点关注来自意大利、伊朗、韩国等疫情严重国家的游客,并要求采取包括自我隔离在内的较高的防控等级。相比之下,对于来自其他地区的境外游客,则采取程度较低的措施。

通过这种分级管理的方式,在疫情防控与对外开放之间实现平衡,避免因为一刀切政策而切断中外的正常人员交流。否则,一旦人员交流受阻,最终必定会让中国经济因为开放不畅而蒙受巨大损失。

在将主要资源集中于以上两个方向的“攻坚战”之外,中国应当逐步降低其他地区的防控级别,为恢复经济创造出有利的环境。地区追求“零风险”当然没有错,但我们必须搞清楚,追求“零风险”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追求数据报表上的数字好看,而是希望风险归零之后能够让社会秩序正常化。

以江苏省为例,截止到3月9日,这个经济大省已经连续20日无新增。在这种情况下,本地的感染风险已经无限接近于零。在这种情况下,没必要让全省几千万人都因为微乎其微的风险而陷入停滞。所以江苏不久前调低了应急响应等级,省内复工率也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

但即便是江苏的恢复速度,也依然存在进一步加快的空间,而且只有一个江苏加快复工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在有些省份,尽管全省尚未像江苏那样连续20日无新确诊,但是省内的很多县市却早已达到了这个指标,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在省内划分不同的风险等级,首先确保低风险地区尽快恢复秩序,解除那些需要消耗巨大资源、严重降低效率的隔离措施。

实际上,对于国内除武汉之外的绝大多数地区来说,社区感染的风险都已经降到了极低的水平。但政府部门出于思维惯性,尤其还有对于承担责任的高度恐慌,往往不敢轻易取消或者降低曾在高风险时期采取过的那些措施,导致很多小区仍然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很多园区仍然面临复工受阻的困难。

殊不知,疫情固然是一种风险,但经济下滑同样也是一种风险。就算为了防控疫情而暂时牺牲经济,也必须明白“牺牲”是代价极为高昂的,“暂时”是需要尽快结束的。而现在,其实就到了很多地区应当结束“暂时”的时候了。

肯定会有人担心,一旦解除部分隔离措施,会不会导致疫情死灰复燃,像两三个月前的武汉那样出现“星火燎原”的风险。实际上,我们所说的降低风险防控措施,并不是彻底放任不管,而是以更为科学和理性的态度,结合近期各地风险防控的经验教训,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来投入社会资源。

比如当初在宣传疫情防治时,专业人士往往都会建议“减少人员聚会”。这个理念当然是正确的,但现在社会秩序要恢复,完全阻止人员聚会其实不现实。与其与此采取一刀切的处理方案,不如分层级来考虑问题。

对于人员聚会,我们可以根据规模和风险粗略分为三类:

A、高密度的大型聚会,例如封闭场合的车展。

B、高密度的小型集会,例如餐馆、巴士、地铁等。

C、低密度的个人和家庭活动,例如商店、景点、酒店等。

在这三类聚会中,目前对于A类仍然可以采取限制的措施,至于C类,则可以完全放开。至于跟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B类,可以采取有条件放开的措施,比如在餐馆内,可以要求加大桌间距,通过降低人员密度的方式来降低风险,又比如要求乘坐公共交通时佩戴口罩。

即便从继续防控疫情的角度来看,加快复工速度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稳定人心的最有效方式。在国际经济形势变得愈加复杂的背景下,继续停滞或者半停滞,是中国经济无论如何也承受不起的代价。如果因为经济停滞,导致无数员工失业,无数企业破产,无数行业失去竞争力,其杀伤力绝不亚于直接夺去生命的病毒。

所以,在中国经济面临呼吸困难之际,请赶快摘掉束缚中国经济发展的那些“口罩”吧!

本文系作者 梁建章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把紧急状态常态坏,非常非常的危险!

    回复 2020.03.12 · via iphone
  • 呵呵,这个社会,不管做什么,人人都要担责任的

    回复 2020.03.12 · via android

快报

更多

2024-12-13 17:14

快报测试,定制专栏下的带图快报同步到微态度

2024-12-09 14:16

风清扬终下思过崖

2024-11-15 14:36

领克Z20开启先享预订,将于年内在国内上市

2024-11-15 14:33

广汽发布三年“番禺行动”:挑战 2027 年自主品牌销量 200 万辆,陆续推出 22 款新车

2024-11-15 14:31

日本央行行长下周一将发表公开讲话,市场关注是否暗藏加息线索

2024-11-15 14:31

日本央行行长下周一将发表公开讲话,市场关注是否暗藏加息线索

2024-11-15 14:27

《再见爱人4》成为了网络热议的焦点

2024-11-15 14:25

美团500万美元在烟台成立科技公司,含AI基础软件开发业务

2024-11-15 14:24

银行间现券午后多数走强,超长端回调

2024-11-15 14:24

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跌幅扩大至0.7%

2024-11-15 14:23

燃气股逆势拉升,凯添燃气涨超20%

2024-11-15 14:19

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划拨2700万元支持四川、陕西防汛救灾抢险工作

2024-11-14 15:36

(每经)美国美国第三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初值为2.8%,预期3%,前值3%

2024-11-13 15:16

(每日经济)每日经济快报信息RSS屏蔽

2024-11-05 12:01

韩称已有10000名朝鲜士兵进入俄罗斯

2024-10-22 15:45

恒瑞医药公告,公司

2024-10-15 15:36

(每日经济新闻)恒瑞医药:海曲泊帕乙醇胺片药品上市许可申请获受理

2024-10-14 11:42

钛媒体App 9月25日消息

2024-10-14 11:19

钛媒体

2024-10-11 15:38

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合计15720亿元,东方财富成交额连续3个交易日居首

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