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袁国宝
近段时间有两个海外高端品牌降价的事儿比较火,一是苹果售价大幅下调,引发抢购潮;二是特斯拉大幅下调,引发前车主维权。这两件事充分表明,高端洋品牌也不是“铁板一块”,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在价格上他们也会执行灵活多变的策略。
反过来说,这些高端洋品牌是否嗅到了某种危机?我们知道,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新能源汽车,大量本土品牌的崛起导致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在这种情况下,高端洋品牌是否不得不通过放低身价来提升竞争力?在本土品牌的抵制下,他们在中国市场是否会迎来“水逆期”?
一,都是降价,苹果比特斯拉更“聪明”
从降价的动机来看,苹果和特斯拉有着明显的不同。根据2018年Q4财报,iPhone的销量出现了严重下滑,其中以中国市场最为明显,营收下滑幅度高达26.7%。如果苹果要逆转这种局面,降价显然是最直接的办法,毕竟在品牌知名度、产品性能方面,苹果能提升的空间都越来越小。
不可忽视的一点,即便营收出现大幅下滑,苹果仍然是最赚钱的手机厂商,最新一季度苹果营收高达843亿美元,净利润为199.65亿美元。换言之,此番降价苹果只是为了赚得更多而已。
特斯拉的局面截然相反,虽然数据显示特斯拉正在向盈利靠近,但去年仍亏损10亿美元。为此,3月1日,特斯拉宣布新一轮降本增效的举措,将线下销售渠道转到线上,关闭部分门店。
特斯拉官网表示:“把所有在线销售与持续的成本效率相结合,将使我们有能力将所有车辆价格平均下降约6%,从而使我们能够比预期更早地实现Model 3车型3.5万美金的价格。”不难看出,特斯拉希望通过改变销售模式来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推动产品价格下调,拉升市场销量,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看样子两个策略都没毛病,但关键问题在于,相比苹果,特斯拉的降价策略太过生猛,导致市场难以接受。为什么这么说呢?相比手机而言,汽车的价格高很多,属于大宗商品,即便是同样幅度降价,汽车所产生的影响远高于手机。说的直接点,苹果手机降价最多也就一两千,特斯拉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的降价,影响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也不是说特斯拉就不能降价,但是这个降价过程能否“循序渐进”?比如上半年降一点,下半年再降一点,既可以让市场有个适应过程,也不会对特斯拉品牌产生太大的危害。
或许是意识到了猛降价的坏处,或许是市场反馈出乎了前期预料,特斯拉紧急宣布涨价3%,当然,部分车型不一定能涨回到原来的价格水平,但可以缩小此前的降价幅度,平息市场反应。
二,降价潮之下,国产厂商如何应对?
高端洋品牌降价趋势已成,对市场的影响不可忽视。在这种局面下,国产厂商是否会被打得落花流水?他们又如何应对这种简单粗暴的竞争方式?
先来说手机,和苹果降价不同的是,国产手机价格的“天花板”正在不断上扬,据了解,华为matePro系列起步价为5399元;OPPO FindX系列起步价为4999元;VIVO NEX双屏版系列起步价为4998元。小米CEO雷军更是声称“小米9可能是最后一次将小米的旗舰机定价在3000元以内”。
看起来国产厂商和苹果的定价策略是矛盾的,但实际却合乎情理。回顾这几年,苹果的价格迅速走高,新产品高达万元级别。相反,国产厂商主流的产品价格基本都在两三千的区间。这种巨大的价格差给国产手机提价带来了机会。
如果国产厂商能推出性能对标苹果新产品,而价格只有苹果的一半或者一半多点,自然会吸引不少买家。另一方面,国产厂商也不会放弃中低端市场,在3000元以内,你仍然有很多不错的选择。
从品牌角度而言,苹果和国产手机正面临不同的走向。经历多年的热销,苹果早就成了街机,其品牌光环已不那么耀眼。所以,苹果无论涨到多少,对品牌的拉动作用也非常有限,但是降价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苹果的品牌形象。
相反,国产手机通过进军中高端市场,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了品牌逼格,随着市场接受度的提升,在品牌方面国产手机与苹果的差距将不断缩小。
再说说特斯拉,众所周知,电动车仍然存在技术不成熟的问题。如续航里程不足、充电不方便、电池衰减过快、更换电池成本较高等问题,都是制约电动车销量的罪魁祸首。不仅仅是特斯拉屡屡爆出事故,国内的品牌也多次陷入风波。
既然是个不成熟的市场,特斯拉需要怎么做?
一方面,国内消费者需要充分的市场教育,提高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尚无可与特斯拉正面PK的竞争对手,特斯拉现在拥有的优势,正如十年前的苹果。
基于这两点,我们看到,特斯拉在上海设厂,加快了本地化步伐,这无疑是非常明智的策略。另外在价格方面,特斯拉采取的是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是推出更廉价的产品,二是适当降低售价,这样一来,特斯拉将进入更多普通消费者的选择范围。
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如何应对特斯拉降价所带来的压力?
蔚来CEO李斌表示:“我们在定价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到定价的展望,我们并不会因为特斯拉降价有针对性措施。蔚来不会采用降价的方式去扩大我们的市场,会通过服务、口碑去扩大市场。”李斌还提到了降价对残值的影响------厂家在公布降价的时候要慎重,应对原有用户车的价值进行保护,残值是很重要的问题。
李斌的自信来自蔚来的市场定位,以之前上市的ES8为例,两款车型价格分别为44.80万和45.60万。对比特斯拉的产品和价格,只有少部分重叠区间。因此,李斌的潜台词是,即便特斯拉降价,也不会对蔚来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我看来,蔚来现在的运营压力倒不是来自特斯拉,而是自身-。
那么其他厂商又如何?我们知道,近年来涌现了很多造车新势力,也有不少企业家看好新能源汽车,包括贾跃亭、许家印、姚振华、董明珠等都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涉足新能源汽车,但均未实现量产。可以说新能源汽车这条路并不平坦,然而,这却给本土化进展迅猛的特斯拉提供了不少机会。
基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虽然都是降价,特斯拉和苹果所面临的是两种不同的状况。苹果降价,是因为其在中国市场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而特斯拉降价,则是因为其要赶在国产品牌成熟之前,成为市场的龙头。(本文首发钛媒体)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