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提示

请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

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support@tmtpost.com

关闭
播放次数4 次播放

“最难”气候大会落幕,最终协议写明将逐步摆脱化石燃料

马哈哈是一个有趣的人

马哈哈是一个有趣的人

· 2023.12.14 14:14

近200国达成协议,化石燃料终将走向终结?123

迪拜当地时间12月13日,经历了一天的“加时”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28大会”)主席国阿联酋宣布就首次“全球盘点”达成一致,被我国气候变化特使解振华称为“感到最困难的一届”的气候大会终于落下帷幕。

回顾此次历时14天的大会,从惊喜开局到艰难结尾,达成了不少历史性的协议,但也显示出,在气候问题上各方分歧仍难消弭。

惊喜开局:开幕首日达成损失与损害基金协议

在此前对COP28大会的前瞻报道中,钛媒体App即提及了资金问题的重要性和困难程度,具体来讲就是COP27大会上通过却始终难以推进的气候变化损失和损害基金能否在此次大会上取得实质性进展。(COP28前瞻:应对气候变化能否在博弈中达成共识?

虽然在COP28大会前的数次基金过渡委员会会议上传出的实际成果都乏善可陈,但颇为出人意料地,就在当地时间11月30日大会开幕首日,大会主席苏尔坦·贾比尔宣布,COP28已达成了关于损失与损害基金的里程碑式协议,该协议将帮助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

根据此次达成的协议,基金将由世界银行进行为期4年的托管,计划向所有发展中国家开放,但目前是否提供资金仍凭各国自愿,一些更具体的事宜安排会在2024年举办的阿塞拜疆COP29大会最终确认。

毕马威中国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沈莹接受采访时表示,融资是推动气候行动的重要力量,COP28大会达成了损失和损害基金相关协议,明确了基金的运作主体和治理机制,传递了非常积极的信号。但沈莹也同时指出,与全球范围内的资金需求相比,迄今为止该基金的总额仍然非常有限。

根据截至目前的公开信息显示,阿联酋、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陆续宣布向损失和损害基金注资,会议结束前累计募集资金超8亿美元,但与不少机构此前评估的千亿级别的资金需求量还有较大差距。

国际气候行动网络(CANI)全球战略主管Harjeet Singh就公开表示,目前该基金的额度与每年数千亿美元的气候损失相比微不足道。他还并批评称,发达国家对这一本就迟到了30多年的基金如此吝啬,显示出它们对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境漠不关心。

艰难结尾:有关化石燃料的决议数次变更

虽然从结果来看,损失与损害基金的落实没能令所有人满意,但其迅速达成协议仍是本届的亮点之一,此后,2030年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2倍承诺、甲烷排放相关行动措施、《石油和天然气脱碳章程》等也陆续敲定。

不过,大会进入下半场后,此前两届引发最多争论的“是否淘汰化石燃料”议题再次成为主角,会议进程也变得愈发困难

根据钛媒体App此前的系列报道,在12月8日的大会第二版协议草案中,明确提出了“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用词为“phase out”,但由于沙特及众多OPEC成员国的极力反对,12月11日公布的第三版协议草案去掉了该说法,改为“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减少化石燃料的生产和消费”,用词为“reduce”,这又引起了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及众多气候脆弱型国家尤其是岛屿国家的反对,大会也因此未能按期落幕,进入了“加时赛”。

而在当地时间12月13日上午,在经过近一天的延期后,大会主席苏尔坦·贾比尔在闭幕会议上迅速落槌,宣布全球盘点文本正式通过,各方对最终协议达成一致,大会正式落幕。在最终文本中,有关化石燃料的说法再次变化,用词为“transition away”,完整表述为“transtioning away from fossil fuels in energy systems, in a just ,orderly and equitable manner ,accelerating action in this critical decade ,so as to achieve net zero by 2050 in keeping with the science”。可译为“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在能源系统中逐步摆脱化石燃料,并在这关键的十年中加快行动,以便通过科学的方式,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苏尔坦·贾比尔表示,这是COP大会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最终协议中加入了有关化石燃料的内容,他还将这份协议文本称为建立在共识上的历史性的一揽子行动计划,能让世界走向正确的方向。阿联酋通讯社(WAM)报道称,近200个缔约方的共同努力带来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阿联酋共识”,并将大会闭幕形容为“历史性的一刻”。

COP28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也在大会闭幕后表示,本次大会达成《巴黎协定》后首次全球盘点,展现了当前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大会取得的成果为全球下一步应对气候变化进程指明方向。

此前争执不下的两大阵营,尤其是其中的大国,也多对最终协议表示了认可。

根据路透社报道,此前强硬反对淘汰化石燃料的沙特对最终协议表示了支持,一位熟悉沙特立场的人士称,沙特将最终协议理解为“每个国家都可以走适合自己的道路”,此外,主要石油输出国都主张发挥协议中碳捕集与封存(CCUS)的作用,通过技术来为化石燃料的生产和使用减排。

而综合目前信息来看,此前对第三版协议提出反意见的,包括美国、欧盟在内的不少国家,也都对最终协议表示了认可,美国气候特使约翰·克里即赞最终协议展现了各方坚守1.5度温控目标的决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在官网发布声明,表示尽管这项协议不完美,但首次在COP气候谈判中明确呼吁各国摆脱化石燃料仍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显示出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是不可避免的。

分歧仍在:小岛屿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仍有不满

根据iGDP 策略传播项目主任姚喆在现场的观察,闭幕会上,苏尔坦·贾比尔落槌前,曾有国家表示想发言,但苏尔坦·贾比尔决定走完流程后再让各国集中发言。而到了发言环节,萨摩亚代表小岛屿国家联盟率先对最终协议表示不满,还称落槌前该联盟主席仍在赶往会场的路上,尚未达到会场就已被“一锤定音”

此外,赞比亚代表非洲联盟也提出了不满,认为非洲国家的气候行动最需要的是资金和技术支持,但COP28取得的成果远不及预期。印度、玻利维亚等部分发展中国家也表示,全球盘点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强调不够,发达国家的义务被转嫁给了发展中国家。

现场的状况充分说明了分歧仍然存在,大会闭幕后,小岛屿国家联盟的意见尤其受到了舆论关注。该联盟由39个低海岸国家与小岛屿国家组成,成员国多数明显受到气候变化影响,在1994年《京都议定书》谈判推出第一份草案后,其声音就在气候变化舆论场中获得了较多关注。该联盟公开表示,在最终协议草案中发现了“一系列的漏洞”,联盟首席谈判代表Anne Rasmussen认为最终协议没有具体提及如何摆脱化石燃料,明显缺乏雄心,不足以支撑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所需做出的巨大改变

除了上述关键问题,在COP28大会期间,有关整合型的碳交易机制、欧盟“碳关税”等也引起了争议,并且最终未达成共识。

除了分歧和争议,目前达成的共识如何落实也是未来的难点和看点所在。回顾过往不难发现,“历史性”的协议并不少见,但其落实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同样也是“世界级”的。比如前文提及的COP27大会通过的气候变化损失和损害基金,也曾被称为“历史性的”,还被视为COP27唯一重要成就,但该基金相关机制、运行等协议拖到今年才敲定,募资进程也不尽如人意,还有许多安排要到明年的COP29才能最终确定。

而COP28大会结束后,各国相关政策和投资计划何时出炉还不好说,怎样落实相对模糊的协议条款也很容易变成“见仁见智”“见招拆招”的自选题,令实际效果“打折扣”。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评论称,因为缺少足够的约束力来限制各国继续使用化石燃料,预计COP28协议落实会面临许多困难。

00:00
/
00:00
X1.0

注册邮箱未验证

我们已向下方邮箱发送了验证邮件,请查收并按提示验证您的邮箱。

如果您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邮件箱。

更换邮箱

您当前使用的邮箱可能无法接收验证邮件,建议您更换邮箱

账号合并

经检测,你是“钛媒体”和“商业价值”的注册用户。现在,我们对两个产品因进行整合,需要您选择一个账号用来登录。无论您选择哪个账号,两个账号的原有信息都会合并在一起。对于给您造成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